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教工之家 女工园地 正文

陪伴是最好的长情——记法学院辅导员瞿津津

编辑:储梦凡 时间:2019-06-10点击数:

瞿津津,女,198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法学院组织员、党委秘书兼任2015级行政管理专业辅导员2013年,她通过辅导员选聘留校工作,先后担任了2011级行政管理、2011级政治学与行政学、2011级法学、2013级行管、2015级行管共计481名学生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她坚持以生为本,对学生辅之以情、导之以理、圆之以梦,努力做一名爱学生、懂教育、会管理的思政工作者。

“没想到在毕业前居然收到了四年前写给自己的信,这感觉真奇妙”,“没想到毕业前辅导员给我们每人送上了一瓶百事可乐,上面有校徽,还有老师写的独一无二的一句话,真是太幸福了”,这样没想到还有许多……学生口中的这些“没想到”都来自于5月14日法学院2015级行政管理专业毕业教育主题班会,而带给学生们这些惊喜的则是他们的辅导员瞿津津老师。

辅之以情,她是学生成长的知心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瞿津津在工作中努力用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她是学生可爱可亲知心人。她设计“花津慢递”活动,化身“邮差”,邀请每位学生在入学之初给四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并将这些信件珍藏四年,在毕业之际发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寻找“初心”。她自费为每位毕业生准备了一份毕业礼物——一瓶刻着校徽、班级、学生姓名和独一无二寄语的可乐。在寄语中他叮嘱马上工作的同学“奋斗是青春的底色”,嘱咐体质较弱的同学“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希望读研的同学能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在班会上,所有学生在上台领取这两份礼物时都向瞿老师深深鞠了一躬,也有学生紧紧地抱着她。一切言语都融在那一个个鞠躬和拥抱中,大家用鞠躬和拥抱感谢着瞿津津四年温暖的陪伴。“让有意义的事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情怀”,瞿津津这样解释她为学生带来的一系列惊喜。

导之以理,她是学生工作的热心人

工作六年,带了三届毕业班,瞿津津成为了一名年轻的“老辅导员”。她始终将学生的成人成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助力学生成才,她是学生可靠可信的热心人。为了培育良好学风,她设计了班级考勤流程,安排学习委员在每节课点名后将班级考勤记录本交由任课老师签字后再交给辅导员,此举有效加强了辅导员与任课老师的沟通交流。作为一名跨年级、跨专业的辅导员,瞿津津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化管理。在她所带学生中有一个特殊群体——行政管理专业高水平运动员小班,其中有日常在校学习的高训员,也有日常在省体育中心训练的高训员。瞿津津一直鼓励并引导高训员在日常训练同时加强文化学习2015级高训员中一名被广西民族大学录取,一名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录取,一名将于今年7月赴新加坡教授中国武术。“您一直是夸赞我的那个人,我不想辜负您对我的期望”,一名高训员在写给瞿津津的信中这样写到。

圆之以梦,她是学生成才的引路人

老师的幸福在于学生的成功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瞿津津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她是学生可敬可佩引路人。自工作以来,先后获得全国辅导员工作论文评选三等奖等国家级奖项2省级奖项2校级奖项8,两次在学校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培训班、全国高校骨干培训班。六年来,瞿津津所带班级学生先后获全国大学生版权知识论文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市级奖项200余项,获创新创业项目立项60余项,校优秀毕业论文立项50余项,在校运会中获奖牌54块,打破校纪录17项。四级通过率达98%,司法考试通过率达26.14%。三届毕业班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考研率达30%以上。

持之以恒,她是同事眼中的勤勉人

作为法学院组织员、党委秘书,瞿津津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她是同事赞可勤勉。五年的党务工作,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她认真仔细审核每一位同志的材料,做到了零差错;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中,她对照台账,认真审核每一个支部的归档材料,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学院2018年前成立的支部全部通过标准化验收;在党费收缴、党员大会、专题教育等等各工作,她都全力以赴、忠于职守,细致入微中彰显尽善尽美,2018年学院党委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

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瞿津津说:陪伴是最好的长情。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她始终与学生同行同向,用爱心、耐心、责任心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田,摆渡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法学院  邮政编码:241000

常用电话:https://law.ahnu.edu.cn/xygk1/cydh.htm

邮箱:ahsdfxy@163.com    传真:0553-5910629

Copyright © 2019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自2016年9月1日起,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