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城乡公共治理与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高端论坛”在我校举办。论坛由安徽师范大学主办,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城乡公共治理研究院、地方治理研究中心、土地资源管理系承办,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铜陵学院协办。此次研讨会是安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不仅展现了安徽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学术风采,更为安徽乃至全国公共管理学界送上了一份学术厚礼。本次论坛聚焦城乡公共治理与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50多所高校以及《中国行政管理》、《行政论坛》、《江苏行政学院学报》、《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人文杂志》、《江海学刊》、《学海》、《学术界》、《江淮论坛》、《理论探讨》、《复旦公共行政评论》、《公共管理评论》等10多家杂志社的200余位学者、编辑,包括7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0多位国家级人才与全国公共管理专业教指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论坛开幕式由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茆磊主持。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熊宇杰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与会嘉宾介绍学校发展,并感谢各界对安徽师范大学及法学院建设发展的长期支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教授在致辞中呼吁,应以此论坛为契机,深化对城乡公共治理重大问题的研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安徽省社科联一级巡视员江涛指出,本次论坛展现了安徽省社科界的责任担当,亦是全国公共管理学界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实践。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城乡公共治理研究院院长金太军详细介绍学校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情况、所具备的特色优势以及未来3-5年的发展目标。

论坛设有三场主旨发言,主旨发言第一、二场为“元老点石成金”、“赭山公管论剑”,均由金太军教授主持,分别围绕“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宝贵经验分享”、“城乡公共治理理论前沿问题指引”等核心议题展开。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童星教授指出了一视同仁与因材施教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竺乾威教授指出良好学术环境的营造有助于人才培养。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徐晓林教授回顾了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历程,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应重视科研、依托优势学科整体协同发展,坚持问题导向,争顶流、创交叉、入主流。国家教学名师、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包国宪教授指出,应杜绝浮躁的心态,以研究学术真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发现学生的长处,分类指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吴建南教授指出高层次人才培养应秉承因材施教理念,及时地关注并推动学生的成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象明教授分析了博士点建设及其在人才培养中所具有的支撑作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朱正威教授认为,应立足于中国实践研究问题,指导学生习得研究所需要的方法、路径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四川大学姜晓萍教授指出,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要善于点赞,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鼓励他们取得进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欧名豪教授指出,要立足于学科方向,以团队建设为重心,组织系统的科研,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人才培养。浙江大学郁建兴教授强调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三方面要点,即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帮助人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何艳玲教授对人民城市构建所面临的问题及消解路径进行了阐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张雷教授指出需要用国际化的视野和眼光来推动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把中国的理论和经验转化成为国际化的学术语言。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敬尧教授以川渝地区为例,分析了城乡融合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过程中实施的创新性举措。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孔繁斌教授指出,“十五五”规划为我们提供了理论研究的窗口期,应及时关注智能社会和公共服务等重要议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主编解亚红对公共管理的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了介绍,如韧性城市构建、城市安全治理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亚洲公共管理学会主席、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教授梳理了“十五五”规划中的学术研究热点。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教授分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唐亚林教授分析了当前城镇化的两种途径,即大都市圈的城市发展格局与县城为载体的城市化建设。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何文盛教授系统阐发了城乡公共治理的热点问题,即数字化智慧治理、城乡统合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社会治理创新、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周忠良教授提出了医疗体系完善在公共治理中的重要性这一议题。中国科技大学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尚虎平教授提出了弱者收益这一指标在政策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主旨发言第三场为“镜湖星光灿烂”,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刘炳胜教授主持,主要围绕“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展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张海波教授分析了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性,并以应急管理议题为例阐发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具体路径。湖北省政治学学会会长、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刘伟教授指出了政治学研究在推动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基础性作用。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于文轩教授基于跨文化的研究背景,分析了自主知识体系的内涵,提出了创造性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路径。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刘帮成教授分析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干部人才培养方面的议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章文光强调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应立足于政策实践,注重基层差异对于政策制定以及实施的影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马雪松教授认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是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应然问题,在建构过程中,应重视自主知识的萃取,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任勇教授强调了知识传承在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重要性,指出应在总结新时代社会治理实践理论如枫桥经验等基础上,明晰研究范畴、突出研究重点,增强理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黄璜教授对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标准与路径进行了探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友浪教授指出应对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受众进行关注和思考。
当天下午,论坛设置四个平行分论坛,包括“院长圆桌会议”“学术期刊圆桌会议”“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铜陵学院专场”。平行论坛一“院长圆桌会议”上下半场分别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史云贵,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新华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汪锦军教授,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高卫星教授等主持,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许开轶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廖宏斌教授,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尹利民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宋林霖教授,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辉教授,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李志洁副教授,铜陵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璟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爱如副教授,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谭海波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爱华教授,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方盛举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聂鑫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增阳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王义保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院长王薇教授、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徐艳晴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董青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员副院长康伟教授,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勇教授等围绕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做了系统的发言,就学科建设、课程改革、招生就业、学科竞赛、专业实习进行了细致的交流。

平行论坛二“学术期刊圆桌会议”由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军、《中国行政管理》主编解亚红,《行政论坛》执行主编温美荣等分别担任上下半场的主持人,《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执行主编、教授徐敏宁,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竺乾威,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高恩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宏山、《阅江学刊》主编韩璞庚,《理论探讨》副主编王华薇,《中州学刊》编辑、副研究员郑琼,《复旦公共行政评论》主编李瑞昌,《公共管理评论》指导编辑秦川申,《江淮论坛》编辑李青,《江海学刊》编辑、副研究员成洁,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院张振波,铜陵学院法学院院长、教授吴孔军,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苑丰,《复旦城市治理评论》主编唐亚林,《党政研究》常务副主编、教授刘彦武,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周义程,《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副编审王玉,《学术界》编辑刘鎏,铜陵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孙玉永,《学海》副主编王婷,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鹿斌、晓庄师范学院副教授谢吉晨等就如何提升科研能力、如何撰写高水平论文以及高水平期刊近期重点选题的分布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与与会者进行了互动交流。

平行论坛三“公共自主知识体系”由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郭剑鸣、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教授余敏江、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汤志伟、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戴胜利等主持,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梁丽芝,铜陵学院法学院教授葛先园,南京审计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王扩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耀东,南京审计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蒋永甫,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赵军锋,南京审计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袁建军,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魏诗强,皖南医学院法医学院副教授王进步等就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内涵、方法与路径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就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提供了多维视角。
平行论坛四“铜陵学院专场”由铜陵学院副校长夏美武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天津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李燕凌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李瑞昌教授等主持,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陈辉,南京审计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叶战备,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科学系主任、教授张晨,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仇凤仙、地理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吴九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常聘副教授王善勇,芜湖学院教授包先康,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继红,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施从美,铜陵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教授王伟赟,苏州科技大学副教授何华玲等围绕城乡公共治理、长三角区域治理各抒己见,就城乡公共治理中的公共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融合路径、城乡公共空间治理以及长三角区域治理中的壁垒破除、协同机制的构建、区域治理能力的提升、一体化发展的路径等进行了观点阐发。

研讨会总结与闭幕式由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张师帅主持,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郭泽强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感谢到会嘉宾对于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本次会议在热烈而庄重的气氛中圆满落幕。本次论坛旨在推动城乡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创新,促进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以及城乡公共治理研究院等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全国兄弟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深耕城乡治理前沿问题,全面提升我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