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法学院四连讲聚焦公共治理创新 共探学科发展与实践路径

编辑:赵悦 预审:陈银珠 终审:张师帅时间:2025-11-11点击数:

11月9-10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城乡公共治理研究院在赭山校区515会议室举办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学界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公共管理价值、“两邻理念”与社区治理、集体行动与共同富裕、智能技术与公共管理应用四大议题展开分享。活动全程由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步华主持,跨领域专家与师生齐聚,共话社会治理创新方向。

9日下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于文轩教授以《公共管理:人工智能时代最好的社科专业》为题,先澄清人文与社科的本质差异,强调社科研究的方法导向属性,明确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学科边界,还解读了国务院学位办对相关专业的官方界定。他指出,国内公共管理专业曾存在发展失序问题,当前正处于“正本清源”阶段,而该专业作为培养“通才”的载体,核心目标是培育适应AI时代的全球公共部门领导者,建议学生广泛涉猎知识并融会贯通。法学院副教授陈鹏担任与谈人,与师生共同研讨对学科价值的理解。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张雷在第十九期讲坛中,以《两邻理念与街道社区治理创新》为题分享。他开篇明确社会科学研究需“注重理论深度、聚焦现实问题、回应实际需求”,重点解读“两邻理念”调和人与社会紧张关系的核心内涵,梳理社区治理从“管理”到“治理”的历史沿革与模式演变,提出“善治+合作共治+基层自治”的创新路径,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参考,陈鹏副教授继续担任与谈人。

“集体行动与共同富裕”专题讲座同步开展。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郭剑鸣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需以集体行动为支撑,这是应对复杂国情与发展挑战的必然选择。他分析世界典型现代化模式的共富成效,从“树立正确财富观保障机会平等、以创新创业群体为中轴带动发展、建立互惠共享机制实现可持续共享”三个层面,构建推进共同富裕的集体行动框架。法学院副院长陈银珠副教授在与谈中肯定该研究,认为其为理解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视角。

10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毅聚焦智能技术与公共管理,以艺术创作、视频制作为例,阐释人工智能对生产力的变革作用,介绍新型AI大模型、武汉交警微信平台的应用实践,以及人体芯片在健康管理、身份识别等领域的功能,同时强调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他还剖析智能推荐技术失控、公众对AI过度依赖、算法偏见与利益风险等问题,探讨加密货币法律定位与伦理困境,提出“技术上公开算法原理并开展检测审计,社会层面制定法规且加强国际合作”的解决方案。徐步华在总结中表示,此次分享深刻解读了AI对社会的影响及中国的战略定位,为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四场讲座主题互补,从学科价值、基层治理、宏观目标、技术应用维度系统探讨公共治理前沿问题,既搭建了跨校跨领域学术交流平台,也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与公共治理创新实践注入新动能。(图/文 法学院研会宣传部)

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法学院  邮政编码:241000

常用电话:https://law.ahnu.edu.cn/xygk1/cydh.htm

邮箱:ahsdfxy@163.com    传真:0553-5910629

Copyright © 2019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自2016年9月1日起,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