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师范大学 法学院)2021年6月21日,由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协会、省社会科学院、省学生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九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颁奖仪式在安庆师范大学举行。法学院社会学类专业学生在此次竞赛中荣获2项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国赛,分别是冯瑞团队《农村社会关系的变迁及其对社会治理的挑战——基于豫皖两村的实地调查》(指导老师:路幸福、高修娟)、朱妍团队《公众对新冠治愈者的社会接纳及影响因素研究》(指导老师:陈爱如)。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挑战杯”)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多轮指导,团队师生精心备战、反复打磨,再次以优异成绩挺进国赛,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社会学教工党支部作为学校首批样板党支部,已经形成了“党建+专业建设+学生培养”的党建工作模式。在党建引领下,社会学类专业始终高度重视以“挑战杯”为代表的高水平专业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屡屡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奖。2007年首次参赛以来,每届“挑战杯”皆有社会学类学生参赛,并取得国家级或省级奖励,在全校文科类专业中获奖数量最多、奖励级别最高、持续时间最长,“挑战杯”已经与专业人才培养高度融合,成为专业发展的亮点。

长期以来,社会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双创”意识和能力训练,以“三个课堂”联动推动人才培养改革。专业课堂采取小班化、研讨式教学。在“方青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先后获得省级专业建设和教研项目7项、课程建设项目4项,培育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校园素质拓展及校园文化活动,着眼于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能力提升。持续开展“‘高大壮’性别讨论小组”、“幸福·社会说”、名著选读与读书报告等课外研讨活动,聚焦专业理论积累和创新思维训练。社会实践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田野,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现、分析并解决田野中的问题,通过专业见习、专业研习、田野调查、专业实习等系列专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双创”能力。
社会学类专业本着师生共同体理念,搭建“双创”育人平台,让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团队、早进工作室。近年来,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所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参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国社会状况调查、各种社工实务等各类专业实践活动;学生在多项全国高水平专业竞赛或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如2019年“费孝通田野调查奖”三等奖,2019年首届“全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技能大赛优秀奖”,2020年首届长三角区域大学生社会工作知识技能大赛特等奖、一等奖等。以“三进”促创新育人,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学类专业学生在历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年度  | 
   项目名称  | 
   参赛队员  | 
   指导教师  | 
   获奖情况  | 
  
  
   1  | 
   2007年11月  | 
   城市化下的乡村居民科学意识观念的变化——基于芜湖市周边三县一区乡村科学素养状况的案例分析  | 
   汪祥富等  | 
   方青  | 
   国家级三等奖  | 
  
  
   2  | 
   2009年11月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绩效评估和运行机制研究—以安徽省首批试点县广德和铜陵为例  | 
   秦枫、王磊等  | 
   方青、陈爱如  | 
   国家级三等奖  | 
  
  
   3  | 
   2013年10月  | 
   我国中部地区老年人精神健康调查研究  | 
   黄伟等  | 
   陈爱如、徐彬  | 
   国家级二等奖  | 
  
  
   4  | 
   2015年11月  | 
   农村女儿养老的权利逻辑和实现路径研究——基于皖南地区L乡的调查  | 
   王婷等  | 
   赵怀娟、陈爱如  | 
   国家级一等奖  | 
  
  
   5  | 
   2015年11月  | 
   精神健康视角下安徽省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 
   宋一墨等  | 
   陈爱如、方青  | 
   国家级三等奖  | 
  
  
   6  | 
   2007年5月  | 
   城市化下的乡村居民科学意识观念的变化——基于芜湖市周边三县一区乡村科学素养状况的案例分析  | 
   汪祥富等  | 
   方青  | 
   省级一等奖  | 
  
  
   7  | 
   2009年6月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绩效评估和运行机制研究—以安徽省首批试点县广德和铜陵为例  | 
   秦枫、王磊等  | 
   方青、陈爱如  | 
   省级特等奖  | 
  
  
   8  | 
   2011年5月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旅游社区参与研究—以皖南四村为例  | 
   王刘飞等  | 
   路幸福  | 
   省级三等奖  | 
  
  
   9  | 
   2013年6月  | 
   我国中部地区老年人精神健康调查研究  | 
   黄伟等  | 
   陈爱如、徐彬  | 
   省级一等奖  | 
  
  
   10  | 
   2015年5月  | 
   农村女儿养老的权利逻辑和实现路径研究——基于皖南地区L乡的调查  | 
   王婷等  | 
   赵怀娟、陈爱如  | 
   省级特等奖  | 
  
  
   11  | 
   2015年5月  | 
   精神健康视角下安徽省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 
   宋一墨等  | 
   陈爱如、方青  | 
   省级一等奖  | 
  
  
   12  | 
   2017年6月  | 
   婚姻的砝码:农村高价彩礼问题研究  | 
   刘金金、吴晶晶等  | 
   仇凤仙、路幸福  | 
   省级二等奖  | 
  
  
   13  | 
   2017年6月  | 
   情理难调:城市化背景下农村迁坟现象研究——以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城郊村为例  | 
   刘雨航等  | 
   赵怀娟  | 
   省级三等奖  | 
  
  
   14  | 
   2019年5月  | 
   认同抑或抵抗:新生代农民工短视频使用调查  | 
   严佳等  | 
   陈爱如  | 
   省级三等奖  | 
  
  
   15  | 
   2019年5月  | 
   “望子成龙”的竞争:校外教育消费存在班级优势集聚效应吗?  | 
   张厚义等  | 
   路幸福  | 
   省级二等奖  | 
  
  
   16  | 
   2021年6月  | 
   公众对新冠治愈者的社会接纳及影响因素研究  | 
   朱妍等  | 
   陈爱如  | 
   省级一等奖  | 
  
  
   17  | 
   2021年6月  | 
   农村社会关系的变迁及其对社会治理的挑战——基于豫皖两村的实地调查  | 
   冯瑞等  | 
   路幸福、高修娟  | 
   省级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