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凝练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特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10月22日,学院在113教室举行“实务专家进课堂”第七期。本次活动邀请到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审判委员会委员、四级高级法官肖珍法官担任主讲,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韩瀚博士担任主持人,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

肖珍深耕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多年,不仅有丰富的审判经验,其撰写的多篇案例还荣获全国法院优秀案例二等奖等多项荣誉。此次授课,她紧扣“平台相关法律案例分析”主题,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打造的人民法院案例库中收录的3个芜湖法院典型案例,从行政、民事、刑事三类案件维度展开解析,推动法律实践与法学教育有机衔接。

在行政案件部分,肖珍以外卖专职骑手工伤认定案为例,剖析了平台用工中“名为劳务合同,实为劳动合同”的认定要点,明确法院需结合人身依附性、经济从属性等核心要素,综合判断劳动关系成立与否,最终认定骑手在送餐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应属工伤。民事案件环节,通过众包骑手配送跨平台订单后的保险理赔案,厘清了商业保险合同中免责条款的效力边界,强调在未明确约定免赔情形时,保险公司应承担理赔责任。刑事案件则聚焦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详解非法获取公共服务平台账号、违规录入虚假工程师信息的定罪逻辑,阐释了此类行为对市场秩序的严重危害及相应量刑标准。
此次授课过程中,肖珍分享了案件审理思路、裁判焦点归纳方法,以及不同诉讼角色的应对策略,为师生搭建起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在互动环节,肖珍针对代驾司机劳动关系认定、行政诉讼调解效力等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进一步深化了师生对法律实务的理解。
在总结环节,韩瀚认为,肖珍法官的授课直击平台经济新业态下的法律难点,展现了法官的心证过程与思维逻辑,为法学专业师生提供了难得的实务参考,有效助力提升人才培养的实践导向。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实务专家进课堂”系列活动的内容,更推动了法院与高校之间的双向赋能,为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实践活力。(图/文 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