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教学动态 正文

【实务专家进课堂第六期】关轶男律师主讲《刑事证据运用实务解析》

编辑:赵悦 预审:陈银珠 终审:张师帅时间:2025-10-23点击数:

为深入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凝练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特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10月21日,法学院实务专家进课堂第六期在113教室举行。活动邀请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全国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关轶男律师担任主讲人,题目是“刑事证据运用实务解析”。本次讲座由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韩瀚博士担任主持人,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

讲座伊始,关轶男围绕证据裁判原则、自由心证原则与直接言词原则展开系统且深入地解读,并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以及自己成功辩护的数个案例,让抽象的法律原则变得具象可感。首先,她以“零口供”抢劫、强奸案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在缺乏被告人有罪供述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电子数据、监控录像等间接证据构建完整证据链,为案件的正义裁判提供坚实支撑。随后,针对证据的“两力”,即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证据能力是证据资格的“筛选器”,强调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形式合规性;证明力则是证据价值的“衡量尺”,关乎证据的关联性与充分性。她以一起案件中DNA鉴定意见的关联性审查为例,明确指出即使是DNA鉴定意见这类具有高度科学性的证据,也不能直接作为定案依据,仍需结合案件具体案情进行审慎判断,避免陷入“唯技术论”的误区。针对当前科技发展对传统证据制度带来的挑战,她提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提升取证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如电子证据的真实性验证难度增加、新型取证方式的合法性边界模糊、证据审查所需的专业技术门槛提升等。法律人应主动适应科技变革,推动证据规则与技术发展同步演进,确保司法公正不被技术“黑箱”所侵蚀,实现科技与司法的良性互动。

在互动环节,关轶男律师与现场师生就刑事辩护实务、证据审查技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讲座尾声,韩瀚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他指出本次讲座是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刑事司法实践,提升法律职业素养。此次讲座不仅展示了高水平刑事辩护的思路与方法,也为同学们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提供了宝贵视角,对推动法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图/文 韩瀚)

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法学院  邮政编码:241000

常用电话:https://law.ahnu.edu.cn/xygk1/cydh.htm

邮箱:ahsdfxy@163.com    传真:0553-5910629

Copyright © 2019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自2016年9月1日起,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