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法学院法学院现有在职员工79人(其中高级职称35人,博士(含在读)研究生45人,女职工20人),是学院发展的原生动力,学院把“职工小家”建设有机融入到学院事业发展之“大家”中,通过小家的建设,凝聚人心,促学院大家的发展。近年来,法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以“双一流建设”为统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凝心聚力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内在凝聚力和外部影响力不断提升,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了新突破。
全员育人作用发挥突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时的讲话精神,构建全员育人体系。积极搭建“本科生导师制”“教师接待日”“党政领导试水主题班会”三个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将党员先锋工程与本科生导师制、导生制相结合,与文明创建、迎评等工作相结合,提升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新全员育人的新模式。
法学人才培养实验班初显成效。学院依托“2011”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基地,举办了卓越司法人才实验班。目前已经有三届毕业生,其考研率均在60%以上,就业率95%以上,学院选拔参加的重要比赛主要选手均来自实验班。实验班改革举措:1)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拓宽学科基础,开设了《大学语文》《中国哲学通论》《西方哲学通论》《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等课程;2)实施教学队伍改革,推进“两家”进课堂,即学术名家、实务专家进课堂教学;3)强化实践教学,提升专业能力,增加了专业见习、强化了普法宣传、法庭辩论等学生品牌活动的参与度;4)实施读书计划,开拓知识视野,围绕专业制定了阅读计划,并安排教师指导。
高级别科研项目与获奖实现突破。在2013建院之初,学院教师尚无人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到2013年底彭凤莲教授主持了学院的第1项国家基金社科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至2019年共有13个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点项目1个)。同时,在今年的安徽省社会科学成果奖评审中,周俊强教授获得一等奖(全省9项,我校仅3项),再一次取得重大突破。
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学院成立了社会合作办公室,与中共芜湖市政法委、芜湖市中院、检察院、芜湖市总工会共建“芜湖市社会治理研究院”“法官培训教育基地”“检察官教育培训基地”“芜湖市工会干部培训基地”。积极为政府、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和法律援助等各类服务,教师兼职政府、企业法律顾问100余家,出版《安徽地方治理研究报告》《法治安徽建设年度报告》5辑,10篇决策咨询报告被省政协采纳,1项决策咨询报告被省领导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