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晚,法学院2018级法学2班在行知楼2020505教室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活动由班长王先超主持。
本次读书交流会共有八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陈伟同学介绍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竹林里》。他认为小说体裁往往更能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而在这本书中也反映了许多日本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较高的思考、研读价值。曹子文同学介绍的《朗读者》以二战后的西德为故事背景,主要讲述了一位懵懂少年爱上少妇汉娜的故事。书中说到“每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死结,为了这个逃避这个死结,人会偏执的做出很多异常的举动来 ”他指出这种现象在当下大学生中较为普遍,该观点也引发了在场同学的思考与反思。桂星汉同学从摆渡与被摆渡两方面谈了自己阅读《摆渡人》的感受。他认为这是一个关于生存、死亡和爱情的故事,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哲学价值。
杜鑫雨同学给大家分享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的作品《蛙》,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在某个特定阶段的社会现实。能够让新一代大学生更加了解中国历史,进行自我激励。郑泽龙同学以PPT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了《明朝那些事儿》,内容详实,语言风趣幽默。在场同学反响热烈,并对明朝历史表现出浓厚兴趣。范雨晴同学分享了余华的《活着》,她提到“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希望同学们都能找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所在。蔡新然和黄惠楠分别向同学们简略介绍了《偷影子的人》和《把信送给加西亚》两本书。语言简练明了,台风自然大方,带给同学们不一样的交流感受。
本次读书交流会同学们积极参与,充分准备,为日后各项活动的开展起了较好的示范作用。通过班级推选,郑泽龙被推荐参加周日在敬文报告厅举行的2018级集体读书交流会活动。本次活动在同学们热烈的鼓掌声中拉下了帷幕。(文/图 涂玉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