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教学工作 硕导名录 正文

徐步华

编辑:胡桂芳 时间:2018-05-09点击数:

 


徐步华,男,安徽庐江人,博士、教授,安徽省政治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治理、国际非政府组织与跨国社会运动。主讲课程:国际政治学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公共管理学、政府公共关系、西方公共行政学名著选读等(本科生);当代资本主义专题研究、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专题研究、非政府组织专题研究、当代国际关系专题研究等(研究生)。

 

一、学习及工作简历

 

12002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安徽师范大学);

22007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上海师范大学);

32012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

42012年,博士毕业入职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晋升为副教授。

 

二、主要论文成果

 

1.《试论英国国际组织外交的演变》,《国际观察》2010年第2期(第二作者);

2.《浅析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中的作用》,《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一作者);

3.《跨国社会运动对全球治理的影响——以减债、禁雷和反大坝运动为例》,《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第4期;

4.《试论当代跨国社会运动对国家及全球治理的作用与影响》,《国际观察》2011年第6期(第二作者);

5.《跨国社会运动与全球治理:尝试性的分析》,载贾庆国主编《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中国青年学者的解读》,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年。

6.《跨国社会运动对民族、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冲击和影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第二作者);

7.《试论跨国社会运动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第二作者);

8.《当代跨国社会运动与全球治理关系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3年第12期全文转载);

9.《当代跨国社会运动影响中国外交的路径与模式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6期转载,题为“中国外交因应跨国社会运动”);

10.《单一与多元:两种国际体系单元观的比较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优秀论文);

11.《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及其限度》,《理论月刊》2014年第5期;

12.《全球治理理论与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比较分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年第4期。

13.《马克思社会运动理论范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当代解释力》,《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年第1期。

 

三、主持课题

 

12012年,跨国社会运动研究的“结构主义”学派——马克思主义社会运动理论及其影响研究(160-070099),安徽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

22013年,马克思社会运动理论范式研究(2013qnzx30),安徽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专项资助项目;

32015年,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的行动逻辑与规制策略(15FGJ004),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42015年,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运动理论的当代价值研究(SK2015ZD17),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三、获奖情况

 

12009年,《非国家行为体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六届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青年学者论坛(2009123日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三等奖;

22010年,《跨国社会运动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2010)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32010年,《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作用与中国的应对》,第二届“上海国研杯”中国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新问题、新思维、新战略征文暨第七届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青年学者论坛(2010617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博士生组二等奖;

42010年,《跨国社会运动与全球治理:尝试性的分析》,第三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2010716-17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优秀论文;

52010年,《跨国社会运动与中国外交的机遇和挑战》,复旦大学博士生论坛之“新世纪的中国外交:机遇与挑战”篇(20101126-27日)二等奖;

62010-2011学年,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国家优秀奖学金”;

72011年,《试析跨国社会运动对全球治理的影响——以减债、禁雷和反大坝运动为例》,第三届“上海国研杯”——“主动把握战略机遇期:体系变革背景下的中国与世界”征文博士生组(2011617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鼓励奖;

82011年,《当代跨国社会运动与国际规范的互动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饮水思源杯”上海市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上海交通大学2011122日)二等奖。

9201612月,安徽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16年年会论文一等奖。

10201712,安徽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17年年会论文一等奖。

11201712,安徽省社科联2017年度“三项课题”(重点学术课题、应用对策课题、社科普及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

 

四、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法学院(邮编241002

电子信箱:ahnuir@163.com


上一篇:周新
下一篇:余俊

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法学院  邮政编码:241000

常用电话:https://law.ahnu.edu.cn/xygk1/cydh.htm

邮箱:ahsdfxy@163.com    传真:0553-5910629

Copyright © 2019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自2016年9月1日起,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