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大学生社会工作协会 朱雅婷)4月19日上午,由大学生社会工作协会主办的“社彩缤纷,青春飞扬”社团文化节主题活动在食堂前广场隆重启幕。作为本届社团文化节的重点项目,“碎片寻真,社工助力”公益活动以创新的互动形式、深刻的社会议题和专业的社工视角,吸引了来自多个院系的百余名师生热情参与。活动持续近8个小时,现场气氛热烈,成果丰硕。
创新形式:拼图游戏承载社会思考
活动以一支聚焦社会议题的纪实短片开场,直观呈现白色污染现状、留守儿童期盼与空巢老人困境等现实场景。据活动负责人介绍,本次“碎片寻真”活动共准备了60套专业拼图,每套包含50-80块不等的碎片,这些拼图均由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团队精心设计,每一幅完整画面都蕴含着深刻的社会议题。
“这种形式太有创意了!”来自法学院的同学兴奋地说,“以前参加公益活动多是听讲座或者志愿服务,像这样通过游戏来认识社会问题还是第一次。”

团队协作:在拼图中感悟社工真谛
上午10时,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各小组展开拼图竞技。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特别设置了“社工观察员”角色。十余名社工协会的工作人员作为观察员,记录各组的表现但不直接干预。
在紧张的30分钟拼图时间里,参赛者们不仅体验了团队合作的乐趣,更通过拼图内容对社会问题有了直观认识。“当完整的画面呈现出来时,那种震撼是文字描述无法比拟的”来自教育科学学院的参赛者说,“特别是留守儿童那幅拼图,孩子们的眼神让我瞬间理解了什么是‘社会工作的使命感’。”

深度探讨:青年智慧碰撞专业方案
拼图环节结束后,活动进入更为精彩的问题分析和方案设计阶段。各小组需在40分钟内完成“问题成因分析-影响评估-介入方案设计”全流程.在这个环节中,参赛者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和专业性。针对老龄化问题,第一小组提出了“时间银行+智慧养老”的创新模式,建议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志愿服务时间;面对留守儿童困境,另一个团队设计了“3+1”陪伴计划,即“每月3封信+1次视频通话”的情感支持方案。这些方案不仅具有创新性,更难得的是考虑到了可行性评估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交流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碎片寻真”活动用独特方式诠释青年群体的社会关怀。活动最令人动容的不仅是创意本身,更是参与者讨论时的专注、质疑时的理性、以及面对社会议题时的共鸣。这些细节让大家相信,社会工作的种子正在新一代青年心中生根发芽。正如一位参赛者所说:“拼图可以重置,但青年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行动永不停摆。”这或许正是社工精神在校园传承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