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7-19日,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年会在杭州举行。作为国内民法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此次年会聚焦民法典颁布之后数字经济背景下民法学研究的新课题、新挑战,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司法实务部门的数百名专家学者参与。会上,我院余筱兰教授成功当选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本次全国范围内共增补四名理事。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选拔机制严格规范,全程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具体流程包含多环节递进审核与民主选举:申请人明确参与意愿及规划,经所在学院推荐后,材料报学校人事部门核查资质与履历真实性,同时学校纪检部门开展廉洁排查。审核通过后,材料提交中国法学会,由专家委员会评议学术贡献与行业影响力。通过者进入理事会无记名投票环节,计票全程公开且有专人监督,最终依投票结果确定增补名单。
在本次年会的分论坛环节,余筱兰教授围绕 “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中的产权界定” 主题作专题报告,报告题目为《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中产权界定的类型化困境与权利束突破路径 —— 基于个人、企业与公共数据的分野》。该分论坛聚焦数据产权法律规制这一热点议题,旨在为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中的法治难题提供学术参考。报告中,余筱兰教授结合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化实践中的典型案例,系统梳理了个人数据、企业数据、公共数据在产权界定层面面临的差异化困境:个人数据存在隐私保护与财产权益界定的冲突,企业数据涉及投入成本与权益归属的匹配难题,公共数据则面临公共利益保障与市场化利用的平衡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从 “权利束” 视角构建突破路径,将数据产权拆解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不同权利维度,根据数据类型的差异进行权利配置与边界划分,为不同主体在数据利用中的权利行使提供明确指引。
报告结束后,分论坛参与人员就报告内容展开交流讨论,部分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对 “权利束” 理论在数据产权实践中的应用场景、可能面临的执行难点等提出探讨意见。此次报告为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中的产权界定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相关领域的立法完善、司法实践提供了学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