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策略法学大讲堂第四十期“如何写作有生命力的法学论文”专题讲座在赭山校区法学院515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史彤彪担任主讲人,法学院副院长陈银珠副教授担任主持人,吸引了众多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陈银珠对史彤彪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他的学术背景以及在法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为本次讲座奠定了浓厚的学术基调。
史彤彪围绕“如何写作有生命力的法学论文”这一主题展开讲解。他从选题锚定、论证建构、表达传播三个维度,系统解构了有生命力的法学论文的核心生成逻辑。选题需精准锚定学术前沿与法治实践的交汇点,既要有填补理论空白的创新价值,又要具备回应社会现实的应用意义。在论证体系方面,写作需要构建“逻辑闭环+跨学科赋能”的双重架构,以严密的法理推演为基,善用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工具增强研究的解释力与穿透力。在表达传播上需要在学术严谨性与话语传播力间寻求平衡,以精炼准确的表述传递思想,以富有感染力的论证引发共鸣,确保学术观点能在专业圈层与社会层面实现有效传播。
讲座尾声的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在场师生围绕“交叉学科研究定位”“例证选择标准”等踊跃提问。史彤彪结合经典例证的选择技巧与法学—社会学交叉研究的学科平衡,作了深入而浅出的解答,进一步加深了师生对论文写作要义的理解。最后,陈银珠进行总结,史老师的讲座信息量大,含金量高,“意味深长、回味无穷”,鼓励师生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沉心钻研、坚守学术初心。
本次讲座为法学院师生搭建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既激发了师生对法理学、法律史等基础领域的研究兴趣,也为教师的科研和论文写作提供了新思路,对提升法学学科建设水平、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图/王胤 文/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