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安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数字时代的民法典适用:数据保护的挑战与路径”研讨会在法学院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法学专家、实务界代表及高校师生。

开幕式由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赵红主持。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茆磊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始终致力于法治人才的培养,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汇聚智慧,为数字时代的法学研究与经济发展提供学术支持。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王雷代表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致辞,他传达了中国法学会及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领导对本次会议的密切关注与支持,并概括了数据保护研究的几对基本范畴,为本次研讨会奠定了理论基调。安徽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黄世斌代表省法学会致辞,他从行业实践与法学前沿角度,阐释数据要素市场与法治保障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期待与会专家为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建言献策。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安徽区域监事会主任刘晓莉代表本次会议协办单位致辞。

首个学术单元由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王雷主持,聚焦“数据的法律属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院支振锋提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应在厘清其法律性质的基础上构建利益均衡机制。重庆大学法学院齐爱民教授从产权维度探讨数据确权的路径选择。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吴椒军教授提出,按不同标准划分以确定数据的权属。中国政法大学郑佳宁教授则从跨境流动视角,探讨区域协调与国际规则衔接问题。

第二单元围绕“期刊发展及企业数据”展开,由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常务主编秦卫波主持。安徽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会长、《江淮论坛》副主编曹树青和《上海政法学院学报》副主编汤仙月分别就数字化浪潮下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发表了看法、分享了经验。安庆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崔汪卫教授以商业秘密路径解析企业数据保护,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王宇松副教授则提出了“类型-阶段-场景”三维度的数据要素分配方案,从微观层面探讨了企业数据保护的可行方案。

与谈环节由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评论》编辑李安安主持,《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钱果长、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陆在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老师李路根以及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秦尤佳进行点评。

第三单元聚焦“数据流动及数据合规”,在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高永周副教授主持下进行。安徽财经大学张卫彬教授从域外比较视角阐释个人数据跨境规制的新动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绍定主任就“数据资源入表”提出完善公司法与会计法衔接的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倪永强副研究员针对中小企业合规痛点给出低成本解决方案;烟台大学李群涛讲师则以“公私二分”框架分析个人信息处理合法性基础。

与谈环节由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老师沈向华主持,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周新、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饶爱民、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老师余歌进行点评。

会议总结与闭幕式环节由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银珠主持,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余筱兰作学术总结。她指出,本次研讨会围绕数据确权、跨境流动、期刊发展与企业合规展开系统探讨,既有宏观制度建构,又有微观实践路径,为完善我国数据法治体系提供了多维参考。她期待各位专家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法治创新。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数字时代法学研究的交流与对话,也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安徽方案”和“师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