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夯实纠纷解决的“第一道防线”:法学院师生深入基层 探寻人民调解新“枫”景

编辑:许光大 预审:高永周 终审:赵红时间:2024-09-05点击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了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一面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近年来,我省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努力使安徽成为全国最和谐稳定的省份之一”为总目标,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各级职能部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平安安徽”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23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印发《关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 推进诉源治理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夯实人民调解作为纠纷预防和解决“第一道防线”作用。

在这一大背景下,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高永周副院长和汪小棠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了当前的政策动向和前沿领域,依托省法学会研究课题,将其与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和行走的思政课堂活动融合起来,带领6位同学组成调研团队,冒着炎炎夏日走出校园,先后赴十个市县的基层调解委员会展开调研。从桐城到庐江、从寿县到宿州、从皖南到皖北,他们用脚步丈量安徽大地,寻找人民调解的安徽故事。

源头排查站好“前哨岗”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积极防范各类风险隐患,力争早发现、早处理、早控制,是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关键中的关键。

走进黄山祁门县响潭村,墙上的红色网格联系卡吸引了队长王文轩的注意,她驻足端起相机拍照。塔坊镇副镇长郑笑介绍道:“这里的网格员是村民的贴心人,平时,网格员有空就东家走走,西家坐坐,听听村民的闹心事,随时调解处理矛盾纠纷。”响潭村的实践突破了传统按地域划分网格的做法,创新性实行以地缘、亲缘、业缘相结合划分网格的原则,建立“支委+党员+群众”的工作制度,实现党员联系群众网格全覆盖,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户、到人。网格员们走入田间地头了解民情民意,运用“早、快、公、实”四字诀排查化解村民纠纷。“有事儿就找网格员”的理念,成为村民对网格服务最直接的认可与信赖。

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团队师生一行走向“农民之家”。沿途,队员们观察到村里有很多宣传和谐的壁画、墙报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道路中央新铺设的水泥层上浇筑有“四季鲜甜,和美响潭”“和事佬”等字样,这是结合响潭村实际打造的特色。走进一处屋舍,经介绍,这里是“和剧场”。响潭村为了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将纠纷调解的真实案例改编为情景剧,以此教育村民,弘扬和美乡风。这些举措,为构建和谐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何及时发现矛盾纠纷?在农村熟人社会,基层有驻村夜访的祁门经验,城镇社区也有独特的工作机制。在蚌埠固镇县谷阳镇,张洪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将十个居民小区划分为4个网格,每个网格都配备社区工作人员、调解员等,每人负责包保一个居民小区,通过居民微信群宣传政策,了解居民生活情况,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在日常工作中,社区网格员需认真执行“五勤”原则,即“勤跑、勤问、勤讲、勤听、勤汇报”,以保持对矛盾纠纷的灵敏度,从而确保社区的和谐稳定。

为发展注入专业力量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民调解工作的专业化,是提升调解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在这方面,庐江县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掌握了“独门秘籍”。

据悉,自2020年12月起,庐江县婚调委组建了一支由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规划师、巾帼志愿者等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构成的调解队伍。“我们不仅要做到婚调委人才齐全,还要确保基层有人员、有阵地。”方庭保副局长在座谈会上强调。不仅如此,婚调委还负责指导各镇、村(社区)在妇女之家或妇女议事会组建婚姻家庭调解室,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人民调解的专业化水平,也为广大妇女和家庭提供了十分便捷的解纷服务。队长王文轩在采访结束后深有感触:“调解员们的工作非常不易,她们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调解技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更需怀有一颗关爱家庭幸福的心,她们在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走进人流密集的阜阳总商会驻阜阳中院调解室,阜阳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薛山向大家介绍道:“在调解队伍建设方面,阜阳市商调委在联动法院、律师事务所调解人才的基础上,吸收商会负责人、企业家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调解工作,发挥‘内行人管内行事’的专业优势,实现商人纠纷商会解,确保纠纷化解在商会、化解在诉前。”

   无人无才,何以成事?调解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同样至关重要。黄山市司法局和宣城市郎溪县建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这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黄山市司法局推行“3+N+X”工程,由一名法官、一名律师、一名省级以上人民调解能手组成导师组,通过结对培养年轻调解员,导学相长,传帮带培育人民调解后备力量。宣城市郎溪县建平镇调委会则实行“一老带一新”的培养模式,助力新人快速熟悉业务、掌握技巧、提升素养。

队员江婷在思考人民调解未来发展道路时,在笔记上写下了这句话,“人民调解的火炬代代相传。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调解事业必将实现新的突破!”高永周老师对同学们说:“过去法学院都是以培养法官、检察官、律师为主,其实在人民调解员的专业化建设方面,我们可以有很大的作为和探索空间。”

便捷高效的“一站式”解纷

一路向北,车窗外绿油油的平原连绵不绝。队员罗梦缘望着远方,回顾起了这些天在各地见到的“一站式解纷中心”。

庐江县的四级联动调解机制,如同一张覆盖全县的大网。从村民小组到村委会,从镇调委到县行调委,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协同作业。当矛盾纠纷出现时,这张网络能够迅速启动、精准定位、高效处理。无论是简单纠纷还是复杂案件,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这种全面覆盖、便捷高效的四级联动调解体系,能够及时地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为庐江县的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炎刘镇的警民联调机制,将便捷高效的服务发挥到了极致。一旦发生矛盾纠纷,调解员立即介入,与民警紧密配合,为当事人提供解决方案。这种快速响应、高效处理的方式,不仅有效防止了矛盾升级,也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温暖。

解纷不仅要结果上“好”,更要老百姓体感“棒”。在泗县,墩集镇独创了“567+N”网格化多元调解法,设立了“一站式”调解中心。五室一厅的设计理念,将咨询、调解、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功能集于一体,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整合,更是一个温馨的有机体,提供着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一站式解纷,真是便民高效的设计!不用跑多个部门,在这能把矛盾全化解!确实是非常方便。”罗梦缘同学不由得感叹。

品牌建设绘就好“枫”景

徽州,这幅水墨江南的永恒诗篇,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它传颂着张英“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六尺巷”佳话,也流传着胡文照削去正屋墙角三分“作退一步想”的美谈。

品牌化对于塑造和提升调解组织的权威性、社会认可度以及调解实效具有显著的作用。以古鉴今,如何将文化底蕴创造性地转化为现代表达,并有效运用到调解实践中,我省近年来涌现出的诸多调解品牌,可谓实现了从“小盆景”向大“枫”景的转变,这些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给团队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在马鞍山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团队深入学习了“导、解、防”工作法,即树导向、专业解、促防范。“导、解、防”工作法能脱颖而出,离不开马鞍山市医调委每一位人民调解员的努力与付出。当队员倪詹凡问起他们调解生涯中印象深刻的案件时,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透露出调解工作背后的心酸与不易。“有的当事人情绪特别激动,还跟踪我,更有甚者要抱着我跳楼!”人民调解员汤华心情沉重地说,“当事人不冷静的时候,我们要表现得更加冷静,晚上睡觉脑子里也在思考怎么才能把这些案件调解好,总结出来就是‘导、解、防’。”啃下了这些“硬骨头”,汤华欣慰地笑道,“当初冲我们发火的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还给我们赠送了锦旗。”人民调解做的是群众工作,要沉得住气,才能帮群众“拧过劲、转过弯”,解开群众内心的“千千结”。

在合肥市庐江县婚姻家庭调解委员会,队员们了解了“五心”工作法——接待来访要热心、答疑解惑有耐心、努力解决重诚心、积极转办显真心、善后处理表关心。采访了多位调解能手的队员罗梦缘发现,这里的“五心”工作法与黄山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程飞飞总结的“三点五心”工作法理念不谋而合。她随即在调研日记中写道:“人民调解员需常怀热忱之心,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

“宏村不只是黟县的,不只是安徽的,而是世界的。”宏村村书记汪宏伟眼神坚毅地说,“一旦涉旅纠纷处理不当,将会对宏村造成毁誉式的伤害,我们要下苦功夫。”该村深入运用“听、理、劝、借、退、和”六字调解法,引导当事人克制冲动,回归理性。在六字调解法的助力下,该村巧妙地化解多起争端,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擦亮了自己的调解品牌。

一间草屋化纠纷——塔坊镇响潭村上演了一出别开生面的“和剧场”。这间位于田间的“草房子”调解室,让群众在家门口、田地间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中就达成了“和”共识。该村邀请有威望、热心肠的人担任“和事佬”,并因地制宜设立了“和事佬”工作站。这些措施与和美议事厅、想谈和屋、和茶宴共同构成“五和解纷”体系。这一具有祁门特色的调解品牌,实现了17年无上访、无民转刑案件、无矛盾纠纷上交,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其实就是一杯茶的距离。”这是临涣镇“一杯茶”调解法创始人王士宏的经验之谈。汪小棠老师在离开临涣镇的路上对同学们说:“王士宏先生有着强大的人格魅力,他不仅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够将实践上升为理论,还能与时俱进地充实调解工作的内涵,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步一步丈量社情民意,一笔一划记录家长里短。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员的身影。这个假期,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调研团队深入基层一线,他们深刻地体悟到,人民调解员不仅是纠纷的解决者,更是社会和谐的编织者。调解员们用耐心和智慧,在平凡的日子里,一点一滴地铸造着村居社区的和谐与安宁。(江婷 王文轩 罗梦缘 彭秦雅格 倪詹凡


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法学院  邮政编码:241000

常用电话:https://law.ahnu.edu.cn/xygk1/cydh.htm

邮箱:ahsdfxy@163.com    传真:0553-5910629

Copyright © 2019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自2016年9月1日起,您是第 位访问者!